發布時間:2021-12-25 分類: 行業資訊
阿里巴巴旅游與互聯網金融平臺Digai聯合發布了旅游消費數據報告。報告顯示,去年中國游客人均消費9498元。與國家統計局數據相比,相當于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的5.2倍。根據該報告,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和深圳的游客近年來在旅游消費中排名前五,一線城市的廣州游客“落后”“近年來,旅游消費支出排在第九位。人們普遍認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游客的消費支出較高,與當地收入水平較高有關。然而,報告顯示,如果將當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考慮在內,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游客的消費支出較高北京和上海仍然是最時髦的,每年的旅游支出與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率最高。天津的浙江游客相對“經濟”,過去一年的旅游消費支出相當于當地居民兩個月的收入。阿里的《旅游與金錢挖掘報告》還從大量數據中描繪了骨干旅游者“占游客總數的23%,他們每年的旅游消費為1萬至2萬元。其中,天津和上海的骨干旅游者所占比例最高,而“土豪劣紳”“在江西和山東的游客中”的比例最高,近幾年約有6%的游客在旅游上花費超過10萬元。報告還顯示,不同年齡組的旅游消費行為也不同。例如,大部分還在上大學或剛剛進入職場的90后選擇“差旅”,而在職場辛勤工作了幾年但面臨買房實際壓力的80后則更注重性價比,而60歲后的人“多么舒適,怎么來”“根據該報告的分析,60歲后的育兒壓力比70歲后低,并且由于他們的工資水平遠高于80歲后和90歲后,他們已經成為旅游人數最多的群體。不幸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盡管他們的經濟實力有所增強,但他們的收入卻在不斷增長里爾很忙,或者他們的身體狀況比以前差得多。60歲以后的人每年都去旅游,而70歲以后、80歲以后和90歲以后的人則是行數最少的群體。此外,這群人最懷舊,更喜歡重游家鄉。另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是90后。從數據上看,,這一群體的旅行習慣有點分裂?!薄巴娴米钌佟⑼娴米疃嗟娜藢儆谶@一群體。具體而言,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90后中每年不旅行且旅行次數超過三次的比例都非常高。按年齡劃分的不同旅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他們的經濟能力。報告顯示,有di的旅行者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在旅游目的地、出行頻率等方面差異顯著。甚至收入水平也與吃方便面有關。與我們的直覺不同,人們的出行頻率與收入沒有正相關關系。報告顯示,月薪15000的人擁有最多的國內外旅游經驗,報告作者認為這是因為旅游業“既需要金錢,也需要休閑”。此外,并不是收入最低的人更謹慎。報告顯示,收入較高(月收入15000~20000元)的人群是最具成本效益的人群,其中88.46%的人會在出行前制定預算。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旅行者吃方便面的比例與收入沒有負相關。報告數據顯示,在月收入5000~10000元的人群中,購買方便面的比例最高,達到61%;在月收入15000~20000元的人群中,購買方便面的比例最低,為38%;令人驚訝的是,月收入超過2萬的人購買方便面的比例也將上升到42.8%。根據報告作者的分析,這是因為吃方便面也與旅行者可能不習慣旅游目的地的飲食習慣等因素有關。此外,受旅行者成長環境的影響,方便面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經過70年的青春期,他們見證了方便面在中國流行的整個過程。他們對方便面有著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