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7-3 分類: 電商動態
毫無疑問,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物聯網的浪潮即將席卷全球。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相互連接。未來幾年,連接到物聯網的傳感器、家電和機器的數量將超過手機。預計到2021,全球將有近160億臺物聯網設備,覆蓋汽車、家居、健康、城市管理、工商業、農業乃至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據美國研究機構Forrester稱,物聯網帶來的產業價值將是互聯網的30倍,創造下萬億元的信息產業機會。這既是一場盛宴,也是一次洗牌。它將創造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重塑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產業格局。無論是新領導人的崛起,還是更高層次的傳統巨頭,他們都必須擁抱物聯網,才能占領時代的機遇。而傳統的IT巨頭也開始跑馬圈地。1、從9月中旬開始,一個叫avanci的名字一直在行業內擦著銀幕。Avanci是一個新宣布的專利許可平臺。其運作模式是與多家技術公司簽署專利許可協議,以獲得特定產品領域的專利再許可代理權,而專利實施者可以通過與阿萬奇簽署協議,以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固定費率33獲得所有阿萬奇代理的專利許可。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專利池,包含多家公司的專利。通過它,企業只需支付費用即可同時獲得多家公司的專利授權。在許多行業中,這早已是一種流行的成熟模式,避免了大量的重復專利許可,加快了行業的發展。據透露,未來阿萬奇將在智能汽車和智能儀器兩個市場拓展無線技術專利(包括2g/3g/4g標準必備專利)的許可市場,并逐步擴展到智能家居等其他物聯網領域。在許可費率方面,avanci聲稱將提供一致、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性的固定費率,具體數額目前尚未公布。Avanci由愛立信前首席知識產權官kasimalfalahi創立。此前,正是在他的領導下,愛立信的年度專利許可凈收入從負值(專利許可收入低于支出)增長到2015年的17億美元。與他相比,阿萬奇更關心背后的巨人。據了解,avanci的贊助商包括瑞典的愛立信、美國的高通、中國的中興通訊、美國的interdigital和荷蘭的KPN。此外,日本索尼已于9月16日正式宣布加入該平臺。他們都是大規模進入物聯網的傳統it老板。例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芯片設計公司,高通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了400多億美元,擁有13000多項專利,在過去30年中總共發貨了近100億塊芯片,使用高通技術的物聯網終端發貨量超過10億。近日,另據報道,高通公司可能以300多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另一家芯片巨頭NXP,以全面提升傳感器、連接性、計算和安全的實力,有望在物聯網領域獲得更大優勢。例如,愛立信已在世界各國申請了35000多個2G、3G和4G應用,并與幾乎所有系統設備制造商和主流通信終端制造商簽署了許可協議。在過去五年中,愛立信的知識產權許可收入增長了300%以上。作為avanci平臺上的“中國力量”,中興通訊也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科技企業之一。連續六年獲得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第三名,PCT國際專利數量排名第一。它在全球擁有66000項專利資產,已授權24000項專利。其中,在4G和LTE標準的新領域,中興通訊擁有815多項必要專利,占整個行業的13%。。2016年,中興通訊以35項獲獎專利在“中國企業專利獎排名”中排名第三,在ICT行業排名第一。在此之前,中興通訊已經在物聯網領域進行了投資,在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智能抄表等領域擁有完善的解決方案和應用。2015年提出的“m-ict2.0”戰略為擁抱物聯網提供了整體物聯網解決方案。根據咨詢公司Lexinova最新的物聯網專利報告,2016年中興通訊的物聯網專利持有量位居全球前三位。根據“英國知識產權局”的報告,2004年至2013年,中興通訊在物聯網專利持有量中排名第一。2、合作共建avanci平臺,是這些巨頭利用專利優勢加快在物聯網市場圈地的跨境捷徑。與過去的it生態系統不同,物聯網是一個更大、更多樣化的市場。互聯網主要連接到虛擬世界,人與人之間;物聯網主要是將虛擬世界與物理世界連接起來,無論是人與物,還是物與物,都應該連接起來。因此,這些連接和業務分散在不同的垂直行業和不同的場景需求下。對網絡和設備的需求差異很大,存在技術碎片化、服務能力碎片化和明顯的行業壁壘。一些需要高帶寬,一些需要低延遲,一些需要低功耗,一些設備收集的數據需要在云中處理,一些需要在接入網絡中通過霧計算直接處理。這意味著理論上連接所有設備的物聯網實際上是由無數不同場景中無數不同設備組成的無數虛擬網絡的組合。因此,物聯網不僅需要智能設備,而且離不開網絡。這也意味著未來的物聯網制造商,像過去的手機制造商一樣,將迫切需要與網絡通信相關的技術支持和專利授權。這為巨人創造了機會。標準和專利是科學技術產業的基石。專利的數量和重要性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競爭力,還決定著企業的利益邊界。一流企業做標準,二級企業做品牌,三級企業做產品,已經成為科技行業的商業共識。在傳統的it、通信和網絡領域,標準和專利的權力模式已經固化。即使它包含了最具人性化的創新技術,一款產品擁有超過10萬項專利的手機已經成為所有巨頭的游戲場,巨頭之間的專利戰也越來越頻繁。但在物聯網領域,標準和專利之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物聯網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才剛剛開始,無論是在工業互聯網、能源互聯網、車聯網,還是在更多的應用領域。無論是安全性、可擴展性、網絡連通性、大數據處理還是更多的問題,他們仍在摸索,相關標準和生態仍處于混亂之中。盡管物聯網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進一步細化了窄帶物聯網的NB-IOT和車聯網的lte-v等不同標準,但更多的標準仍停留在研發和游戲中,甚至更早。就在國慶節前,日本、美國和德國于9月27日宣布,他們將共同制定物聯網的國際統一規范和技術標準。在此之前,由Intel領導的openinterconnectconsortium(以下簡稱OIC)和allsee alliance領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