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6-4 分類: 電商動態
本報記者(中國青年報)報道,面對5g無線通信技術的巨大差距,國家科技團隊終于采取了行動。記者近日從中科院獲悉,今年,中科院將斥資3000萬元,用18個月的時間部署新一代移動通信5g芯片產業化項目,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5g芯片和網絡關鍵技術創新鏈。近日,中科院發布2017年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項目部署,包括農業科技、生物技術、資源與環境、高新技術四個方向的11個重大項目。5g芯片產業化項目就是其中之一。作為繼3G和4G之后的最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5g的意義不需要太多解釋:互聯網+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對信息交換和傳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高速、大容量、超連接為特征的5g無線通信技術正是順應了這一需求或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那么,作為國家科技團隊,中科院為什么更關注5g芯片技術研究?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青,在回答《中國青年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表示,作為整個5g網絡的核心技術,5g芯片必須是自己的,否則5g時代將到來,它們仍可能被他人控制。“3G突破”的總體目標,“4G同步、5g領先”更不用說了。去年11月,移動通信標準組織3GPP確定了華為在中國的極性碼(極化碼),這是一種5g控制信道編碼方案,在媒體報道后引起軒然大波,各種觀點層出不窮。有人將其解讀為“中國5g標準集”和“華為擊敗高通公司贏得5g時代的勝利“這后來被認為是夸大其詞。事實上,5g標準尚未最終確定,3GPP建議在2018年前完成5g標準的制定。嚴青告訴記者,即使5g標準最終敲定,5g網絡的最終實現仍需要系統創新和開發,自主研發核心芯片,而后者似乎對5g網絡的實施更為重要。嚴青表示,目前,開發5g核心芯片如ADC、DAC和基帶芯片的應用需求迫切,市場前景光明,但核心芯片面臨禁運風險。因此,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技術研發可以與系統廠商合作,推動國內5g核心芯片的發展,為5g產業化奠定基礎。據中科院同日披露,該院5g芯片項目的目標是“完成5~6款射頻前端和基帶芯片及網絡核心技術的產品開發和應用驗證”,與廣東省共同打造“下一代通信芯片產業創新平臺”,即“5g研究院”“與中興、烽火、大唐等企業結成產業聯盟,推動產品的規模化應用。該項目由中興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劉新宇牽頭,由計算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上海微系統研究所聯合實施。目前,已有100多名研究人員參與了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