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為便于區分,文章Uber指Uber總部,優步指優步中國 柳甄還是離開了,壯志未酬。 9月30日中午,從雪山度假回來的優步中國資深副總裁柳甄發了一封內部信,信中只提感謝和奮斗,但還是讓人讀出了離開的味道。當日晚些時候,優步確認柳甄已經卸任優步中國高級副總裁一職,正式離開優步中國團隊。 這恰巧發生在滴滴優步合并剛滿兩個月,而柳甄是合并后離職的首位優步高管。 過去的兩個月,滴滴和優步進行了整合。但沒有一年前滴滴快的那次的大刀闊斧,優步與滴滴至今從人員到架構再到業務仍然平行運作,且擁有市場、運營等決策權。除了新設立的北京總部以及少數人員的調崗,似乎一切都沒變。但這不變的背后,又隱藏著幾分無奈。 一、獨立 留在優步中國的年輕人們相信,與滴滴合并后,優步中國不會走上快的的老路,“起碼從目前看是這樣“。 在8月的第二周,位于滴滴總部的地下一樓咖啡館,聚滿了滴滴高層和優步中國的主干員工。這些從全國各地飛來的城市經理們,從程維、柳青那里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優步品牌不會被弱化,團隊會按照之前的架構體系和工作流程繼續獨立運營。 這不是合并以來程維第一次表態優步中國要保持品牌和運營的獨立。在8月1日合并當天的新聞通稿、8月2日晚間的全國視頻會議上、以及七夕節前夕發布的內部信,滴滴在所有公開場合都表達了這一立場。 不過,相比較之前的公關說辭,這一次內部會議更讓優步人放心。一位在場的優步員工告訴虎嗅,在此次內部會議上,程維舉了快的的例子,程維認為合并后快的的弱化給了優步機會?!八麄?滴滴高管)會覺得這是個教訓。優步現在是市場第二位,如果在這個階段把它弱化的話,會不會使易到、神州等其他競爭對手都沖上來?他們的意思是,不想再錯一次,不想給其他競爭對手機會?!?去年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并沒有終結用車市場的慘烈,相反,優步中國借著兩家融合的空檔大有反超之勢。于是用車市場在去年3月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幕: 一面是快的品牌被弱化。從技術到人事,快的的出租車及專車分別融進滴滴的出租車事業部和專車事業部;CEO呂傳偉、聯合創始人趙冬等快的高管悉數退出;骨干員工牽頭另起代駕業務;App降低更新頻率直至12月份停止更新只維持基本運營。 另一面是優步的攻城略池。低價拼車業務人民優步在全國范圍力推,直接把打車價格拉低30%,這使得優步訂單量呈幾何數上漲,成都一舉超過紐約成為Uber全球訂單量最高的城市。 顯然,在專車新政以及各家盈利壓力之下,類似去年優步的彎道超車很難重演。不過,9月份神州專車切入C2C業務,開始接入私家車且承諾永不抽成,易到用車重啟充返活動最高100%返現。雖然兩家訂單數都不能與滴滴相提并論(滴滴官方宣稱日訂單1600萬單,神州官方數據日訂單25萬單,易到官方數據日訂單破百萬),但這相當于重啟司機、車源和乘客的三方競爭,還是打亂了滴滴的盈利計劃。 牽制對手也好,對內穩定也罷。從現有來看,保持原優步團隊的獨立,起碼已經達到了穩定軍心的效果。 在合并之后,Uber和滴滴給優步中國的800多名正式員工開放了職位申請通道,他們有四個選擇:進入滴滴其他業務線、回到Uber Global、繼續留在優步中國,以及徹底離開。依據優步中國官方給虎嗅的數字,截止9月25日,有80%的人選擇繼續留在優步中國。 這些留下的員工接受成為滴滴的一部分,但獨立意識強烈,“我們絕對不是說,優步就變成了一個附屬品之類的?!啊翱赡芡饨缫詾椋瑑灢骄蜎]了,那這個確實是一個問題,但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各自對各自的品牌負責。“有優步員工如此向虎嗅說道。 二、變,與沒變的 對于優步中國員工來說,似乎一切都沒變。 依舊被化為三大區,依舊按照城市來運營,各個城市依舊按照“三人組“配置,運營經理們對接供給端的車輛管理與司機,市場經理們對接需求端的營銷與乘客,總經理統領全局。 但確實一切都變了。 優步中國變身成為滴滴旗下的優步中國事業部(區別于快車等滴滴事業部,優步員工依然隸屬于優步中國的注冊公司““上海霧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對市場、運營等擁有決策權),原中區總經理汪瑩統領優步,成為該事業部負責人。 三大區重新劃分,從北區西區、中區、南區變為北區、中東區、西南區,合肥總經理聞一龍升任北區負責人,蘇州總經理蔣龍升任中東區負責人,重慶總經理楊覓升任西南區總經理。 而原來的北區西區總經理張嚴琪、南區總經理羅崗則離開優步加入滴滴,分別負責滴滴的汽車后市場業務和加油業務。 除此之外,Uber CEO 卡蘭尼克一心想為優步中國設立而又遲遲沒有完成的中國總部也設立完成。 在位于西北旺的滴滴總部,已有不少優步員工佩戴著滴滴工牌出入,他們大多是在8月20號左右從各個城市抽調到北京,組成一個新的團隊““National Team。這是8月1日與滴滴合并之后,優步中國在組織架構上最大的一個變動。 這個新團隊由戰略規劃、市場、運營、產品運營四個虛擬部門組成。部門成員按照職能分坐在滴滴6000多名員工中間。徐馨(化名)是這個新團隊的一員,之前她是優步成都的一名市場經理。她告訴虎嗅,這個多出來的部門與各個城市相互平行,沒有隸屬關系,但她又說這個部門所起的作用相當于總部,“就像以前我們跟美國的關系是一樣的,只是現在把美國的總部搬到了北京而已?!?從實際來看,National Team 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連接器,一側是實際控制者滴滴,提供技術和資金;另一側是仍擁有一定獨立經營權的優步團隊。 成立之后,這個團隊主要在做的事情是,和滴滴的技術部門合作,把數據從Uber的服務器遷到滴滴服務器。 “一些數據的遷移和App的遷移都已經在進行當中了,還有App的迭代,十一前后會完成,“優步中國 National Team的一名產品員工告訴虎嗅。另有消息稱,Uber服務器到11月份不再對優步進行支持。 2015年8月12日,時任優步中國戰略負責人柳甄首次公開面對中國媒體,在這場1個多小時的交談中,她向媒體傳遞的一個主要信息:Uber已在中國境內設立獨立服務器,這是Uber首次在美國之外設立服務器。 當時,專車新政正在制定,多方透露出的意向是專車平臺可以申請辦理營業執照,但需要滿足相應的注冊資本、互聯網業務的資質以及注冊服務器在中國國內等條件。而后一個條件則意味著Uber的外資身份將成為其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重要阻礙。 時移世易,這個原本意味著中國本土化的舉措,現在卻顯得尷尬。 服務器的遷移完成意味著優步App將正式成為滴滴旗下的一款打車應用。在十月初的這次App更新中,優步中國的開發者簽名也將從Uber變為小桔科技(滴滴運營主體)。 三、無奈 在虎嗅看來優步中國的獨立是暫時的也是無奈的。 滴滴和優步的產品向來亦步亦趨。去年2月,優步在全國推人民優步,3月滴滴就推出快車。8月人民優步增加拼車概念,9月滴滴快車就上線拼車功能。兩家以對方產品作為對標,重合度很高。優步繼續獨立則意味著同一公司有兩個相同的業務,并且還是平行競爭關系,這造成人員冗余和內耗嚴重,必不是長久之計。 那為什么滴滴需要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維持優步的獨立?除了上文中程維提及的擔心競爭對手發難外,或許還有四個原因不得不考慮: 1、交易的潛在風險 9月2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罕見地第三次回應滴滴優步合并案:因有舉報稱滴滴優步(Uber)中國合并未依法申報,商務部正在依法對該案進行調查。其他兩次分別為8月2日、8月17日。 一月內三次回應且措辭逐漸遞進,顯示出了滴滴、優步不同于以往其他互聯網合并案的特質。 依據公開信息,商務部反壟斷局已經兩次約談滴滴,要求它說明交易情況、未申報的原因。最終是否會正式立案調查,以及調查結果怎樣,目前都是未知。這給滴滴和優步的交易增加了不確定性。 2、迥異的架構 Uber獨有的城市制度使它迅速建立了龐大的全球化網絡。 城市團隊擁有一般公司難以想象的自主經營權,Uber總部像戰略投資人,提供資金、技術平臺與品牌形象,而補貼預算、產品分類與定價、營銷等所有事項均由城市團隊決定。汪瑩任杭州總經理時曾說過,他們可以直接調用Uber的所有數據庫,實現產品的全球同步更新。 迥異的架構,使得滴滴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來與優步進行人員上的整合。 3、企業文化差異 虎嗅問過一名優步員工,對滴滴的印象是什么。她的回答是“民企“,說完自己先笑了,然后補充了一句“不帶貶義,這家公司還是很偉大的“。 與滴滴不同,優步員工多有海外教育背景或外企工作經歷,他們外語流利,交談中會夾雜英文單詞,其中不乏一些特定的業務術語?!斑\營當中常用的一些詞語,可能需要多跟他們解釋一遍。比如我們這個東西叫做view icon,他們會說叫叫車按紐,多花點時間轉換一下?!耙幻雅c滴滴有業務接觸的優步員工如此說道。 4、優步的特定用戶 兩年前在北京試運營期間,優步通過服務三里屯的外國人積累了早期種子用戶。用信用卡支付、內置谷歌地圖,早期優步讓普通大眾并不感冒,卻吸引了一批海歸、老外、外企白領。 “現在就削弱優步品牌對他們(滴滴)來說沒有意義,優步和快的不一樣,優步圈占了一批特定用戶,現在把優步品牌削弱只會讓這部分用戶流失。“有競爭對手人士如此跟虎嗅說道。 四、去路 重提滴滴與快的的合并。 雖然當初柳青、程維也表態過“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業務繼續平行發展,并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性“,但在滴滴快的的合并中,原本齊頭并進的兩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快的打車定位在原有的出租車以及高端專車,對于價格更低的快車業務并沒涉及。而在低價的誘導之下,用戶棄專車和出租車,直奔快車,這導致快的用戶短時間大量流失??斓钠放票环艞壱殉墒聦崳珹pp最后一次更新是在2015年11月,百度搜索指數已經下降至600以下,在最近一輪融資后,企業的名字里也拿掉了快的,“滴滴快的“更名為“滴滴出行“。 (在合并以后,快的打車搜索熱度直線下降,如今甚至不如滴滴之前的棄用名“嘀嘀打車“) 優步品牌最終是否會如快的般被弱化不得而知,但業務上的差異化是優步和滴滴之后不得不面對的。 或許可以參照早年合并的優酷和土豆。同樣的重合業務,同樣是對標產品。合并之后,優酷和土豆的定位拉大,優酷傾向于大而全的主流方向,比如電視劇、電影、綜藝,而土豆傾向于年輕先鋒的垂直方向,比如原創、動漫。 優酷和土豆百度指數的差異在合并前和合并后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從2011年開始,優酷在搜索熱度上已經遙遙領先于先行者土豆網,合并前,差距最大的時候,優酷的熱度是土豆的6倍。2012年3月合并后,最大相差8倍。 結語 滴滴優步還在繼續虧損,打車行業競爭持續加劇。此前一直纏斗不休的兩家突然間坐在了一張桌子前,其間的公司文化、品牌風格差異,還有人心的糾葛,都得去一一解決。 合并倆月,幫助優步中國建立了完整管理體系的掌握者柳甄揚長而去,或許是去掉了滴滴對Uber改造和整合的最大障礙。而她的堂姐柳青將把優步中國帶往何方,仍然是看客們關注的焦點。 但愿,滴滴更像滴滴,而優步更像優步。
«
走進2017香港電子展 炬芯的微智能化之路
|
易到資金鏈事件升級 司機集體上門討要“血汗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