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Google硬件發布會如期而至,Google果然發布了一大一小兩部Pixel手機,然后果然掏出了一個VR頭盔,然后果然又拿出5月份那個Google Home放了會兒音樂。就保密工作來說,10月份的Google發布會做得跟9月份的iPhone一樣爛。 那么一場早早被“爆出底褲“的發布會還有什么期待的?作為一家市值常年在全球第一和第二之間波動的科技公司,答案是當然有。消費者們等著看價格和功能決定要不要買買買,廠商和開發者們則盯著“Google到底想干什么“、以及“它會怎樣影響我的業務“。前者剁手,后者可能有時候就比較要命了。 我們先來看看,過了今晚有哪些已經可以買買買了(如果忽略肉身在天朝的話): 一大一小兩款Pixel手機,649美金起; 第一款Daydream移動VR頭盔,79美金; 繼OnHub之后的第二款路由器Google WiFi,129美金(單個) - 299美金(組合套裝); 支持4K的Chromecast Ultra,69美金; 音箱版的Google Assistant,Google Home,129美金。
Google的AI戰略 Sundar Pichai這兩年替代了Larry Page在Google 5月份和10月份的大會上做點題發言。 Pichai回顧了互聯網發展的脈絡,也是Google在經歷的階段,他認為這個演變是PC -“ Web -“ Mobile -“ AI。Pichai說,我們當下正在經歷從移動到AI的演變。 怎么體現這個演變呢?Google的知識圖譜已經有累計700多億條數據,而機器學習就是給這些超級數據安上了“發動機“;DeepMind剛剛打敗了人類最強的棋手;2014年Google的圖像識別系統準確率在89.6%,而現在已經達到93.9%。 Google要把這些能力以產品的形式交到用戶手里。所以這就是Google Assistant,Google的定義是“給每個人一個提供個性化服務的Google“。因為你在使用Google時常年積累的數據,Google有這些數據、計算能力和算法,它能越來越好地滿足你的需求。 同時,Sundar Pichai又強調,現在是非常早期的階段(early days)。 Pichai所表達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用戶來說,Google AI就是Google Assistant(補充一句:DeepMind的定位則更接近于企業級AI解決方案)。
Google為什么突然自己做硬件了? 前任摩托羅拉總裁Rick Osterloh半年前離職回到Google,公司授權他來組建新的硬件事業部。Osterloh上臺之后,很快給自己拋出了這個問題:Google為什么開始做自己的手機/硬件了? 第一,他舉了手機帶動電子相片和音樂爆發的例子,說明軟件和硬件結合是大勢所趨。 第二,“(自己做硬件)使得我們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第三,“我們以前也做過硬件,(做自己品牌的硬件)這是自然走出的一步。“ Osterloh的這個回答小心翼翼,畢竟過去Google是Android生態中最重要的一環,下游的合作伙伴們也是Android后來能直追iOS的決定因素。同時Osterloh也沒有明確的、關于“邊界“的表態;講到“做硬件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的“,它無疑越來越像Apple。 對Google自己來說,新的硬件事業部對內終于把分散的山頭拉攏到了一起,對外則統一了產品線和品牌。Google現在的硬件一半跟內容有關(Daydream、Chrome Cast“),一半跟AI有關。
Google Assistant的開放 戰略上從Mobile First變成了AI First,那么對應到產品平臺上則是從Android到Google Assistant。這場發布會對Android的提及寥寥,Google希望開發者們把注意力聚集到Google Assistant上。 Scott Huffman之前在Google內部帶領搜索業務上一些高級項目的研發,現在是Google Assistant項目的老大。 5月份Google講到過,Google Assistant會對第三方服務開放。比如在問答時,除了知識圖譜它還會調用Wikipedia的數據;比如用戶叫車,它可以調用Uber。Huffman同時確認,未來它會對第三方硬件開放。 類似Amazon Echo,Google Assistant有一套接口與第三方服務交互,官方稱其為“直接指令和對話指令(direct actions and conversation actions)“。即在不同的語境中去解釋用戶需要什么,從而喚起相應的應用。 Huffman說,““Google Assistant是他們正努力打造的下一個開放生態。“但目前關于Google Assistant的消息不多,官方預計到12月會公布更多的消息。(吳德新)
«
銀行負利率時代,好好理財等合規P2P平臺已成理財熱點
|
響鈴:被帶偏的智能家居 如何才能“逃出生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