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5-6 分類: 行業資訊
近日,北京市監管部門發布了《網上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查處整改要求》(以下簡稱《整改要求》),共有148項要求,涉及8個主要項目,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監管。事實上,在基于P2P的互聯網金融誕生后的短短幾年里,這并不是第一次迎來“最強監管”。在過去15年的兩會報告中,總理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P2P已成為重點關注對象“這是因為在P2P行業殘酷發展的背后,不斷出現混亂和頻繁的運營。特別是擁有數百億泛亞融資和電租寶的大型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運營,對社會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導致共同基金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社會信用危機。”s、 那就是“內憂外患”“這是否意味著P2P在嚴峻的形勢下已經走到了死胡同?當然不是。相反,居謙認為,政府加強對P2P的監管正是P2P再次復興的原因。讓我們用事實和數據來說明。眾所周知,P2P從2014年開始興起。當時,大約有5700家公司,15年內超過3400家,超過2400家公司16歲結束。公司數量逐年減少,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和自身硬件條件的缺乏,很多平臺將被淘汰,P2P行業將面臨或已經處于新一輪的洗牌。然而,公司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這不意味著P2P已經衰落了嗎?你怎么能說P2P有巨大的潛力?讓我們再看一組數據。在15年中,有3400多家P2P公司,業務量達到9800億美元。在16年中,近1000家P2P公司被下架,業務量達到3萬億。公司數量減少了1000家,但業務增長了三倍多。這表明,單個公司的業務量在增加,規模在擴大,質量也在逐步提高。雖然仍然有好的和壞的,但毫無疑問,整個行業的總趨勢是這樣的。為什么?首先,資本供求不平衡。資本是一種資源。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它的時間很短,并且流產生價值。另一方面“傳統金融”“銀行存在門檻太高、貸款難度太大、時間太長的問題,導致經濟發展不佳。P2P借貸流程相對簡單、操作靈活、方便等固有優勢,成為銀行外部資金流動的有力補充。這也是P2P在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原因。”將來由于虛擬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融資是他們對小企業的剛性需求。第二,利潤思想的動機。近年來,國家多次降低存貸款利率,存款利率較低,對基金持有人沒有吸引力。從經濟效益來看,投資者可以從P2P獲得比金融機構存款更高的回報。因此,這是一個三方共贏的模式。它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但道路仍然是曲折的。真正的P2P不會逃跑,逃跑的人也不是P2P。隨著國家監管的科學化和P2P行業的規范化,投資者變得越來越理性。P2P平臺自身加強風險管控,挖掘優質資質,遵守法律法規,進行技術創新。P2P將穩步發展,直到它進入這個行業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