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P2P理財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分支因其投資門檻低、操作便捷、預期收益相對較高受到大量投資者的青睞。在P2P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當中,盡管有不少優質平臺幫助大多數投資者實現了財富上的保值、增值的目標,但仍有一些渾水摸魚的平臺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小的損失。根據《2016P2P網貸投資人問卷調查報告》顯示,68.28%的投資人在P2P投資當中未遇到問題平臺,但有31.72%的投資人在過去的一年中遇到了問題平臺,其中26.40%的投資人遇到一兩家問題平臺,遇到超過3家問題平臺的投資人占比是5.32%。 同樣是投資P2P,為什么投資者之間的差距會那么大,甚至有人會接二連三的遭遇問題平臺呢?業內投資專家認為,P2P平臺的亂象是行業早期迅速膨脹、野蠻生長的產物,國家正在通過監管對行業進行整頓和凈化,未來詐騙、跑路的平臺會大幅減少,但不能說會完全杜絕。很多投資者“踩雷“,有行業不規范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投資者自身沒有形成良好的投資習慣。根據P2P監管規定的要求,投資者要對自己的投資理財行為進行“風險自擔“,未來,P2P投資者想要降低“踩雷“概率,還是要從自身做起,杜絕一些不良的投資習慣。 在大量的“爆雷“平臺案例當中,投資者最容易走進“雷區“的首要原因就是對收益的過度追求。像此前爆雷的平臺里外貸,綜合年化收益率接近40%,黑火金融的綜合年化收益率達24%,清盤且未兌付完成的愛上理財年化收益最高達18.88%等等。這類平臺的最高收益率遠遠高過行業收益水平的均值,能夠誘惑大量投資者入局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投資者在選擇P2P理財時應當對于投資保持合理的收益預期,并對行業的綜合收益情況有所了解。數據顯示,2017年2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51%,P2P行業知名第三方理財平臺風車理財上顯示的優質甄選平臺預期年化收益范圍(含新手標)在4.36%-15%之間。投資者可以以此為參照,將所選平臺的收益范圍進行比對,盡管收益率一項指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平臺安全和風險程度,但是明顯高過優質平臺收益和行業綜合收益的平臺還是要謹慎對待。 在P2P理財投資當中,第二類比較容易“踩雷“的投資習慣就是盲目跟從和過度迷戀“標簽“。相比對收益率的追求,有這類投資習慣的投資者對P2P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在專業性方面仍存在較大的不足。盲目跟從的主要表現在于輕信廣告和名人代言以及跟隨缺乏風控能力的返利平臺、“羊毛團長“(俗稱“羊頭“)等等。而過度迷戀“標簽“指的是不考慮其它因素,只追求平臺是“上市系“、“國資系“等平臺背景。從e租寶在央視打廣告,到返利平臺券媽媽推廣多家爆雷平臺,再到近期翻出很多平臺的國資背景是造假或通過年費租賃的方式獲得,很多涉事平臺費盡心思包裝的目的就是吸引一些對于P2P一知半解的投資者的參與。 事實上,挑選P2P理財平臺是有非常嚴謹的風險評估方法的,即使是普通投資者,也應當對一些基礎的評估角度進行了解。例如中立的第三方平臺風車理財自創的FRAS風險評估體系是從背景實力、風控體系、業務模式、產品特性、運營能力和IT技術等6大角度、32個維度、100多個評估點對平臺進行評估考察。如果投資者想要對平臺進行自行選擇,可以借助FRAS模型的評估角度對平臺進行全面的判斷,如果投資者需要更專業的P2P平臺評估服務,也可以通過風車理財APP查看甄選平臺評級和詳細的評級報告。總而言之,用片面的“標簽“去評判平臺優劣是不可取的,盲目跟從沒有風控能力的營銷平臺和個人,都容易導致投資者走進“雷區“。 最后還有一類容易“踩雷“的投資習慣,就是投資者沒有去做分散投資,或盲目的擴大了分散投資的范圍。在任何理財投資中,資金越集中投資者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就會越大。在很多“踩雷“事件中,有些投資者采用了分散投資的方法只是受了“輕傷“,而有些人卻搭進去所有的積蓄甚至是借款投資導致了負債,這里面就可以看出分散投資的優勢在于分散了投資者的資金風險。另外還有一些投資者,錯用了分散投資的方法,盲目的擴大了投資平臺的范圍,這種行為也并不可取。事實上,分散投資并不僅僅是指分散的平臺數量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資金量,在經過考察的優質平臺范圍內進行不同項目周期的組合,以達到資金在流動性、收益率等方面的平衡,同時降低風險。在風車理財的第三方服務“組合分析“當中,會結合投資者的理財金額進行平臺分散度、資金分配的均勻度、平臺評級、投資項目期限以及收益率等五個維度上的評測結果,只有在各個維度上能夠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算是健康的投資組合,分散投資策略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除了上述不良投資習慣的改進之外,還有很多行為是需要一些投資者進行加強的,比如定期關注行業政策,行業的走勢動態等等。例如目前投資者只有了解監管政策對于平臺的具體要求,才能知道哪些平臺是相對比較合規的,哪些紅線是平臺不應當觸碰的。這些信息對于投資者挑選平臺也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目前,在監管的作用下,P2P行業當中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在逐漸減少,從積極的方面看,未來投資者“踩雷“的概率會有所降低,但從風險的角度出發,近期會有問題平臺集中出現的可能。因此P2P投資者還是應當在樂觀的同時保持謹慎,不僅要摒棄不良的投資習慣,還要建立科學的理財觀念和策略方法。在此基礎上,如果可以利用好可信賴的第三方服務平臺,那么投資者通過P2P理財的風險也會進一步降低。
«
蘋果連續第4年成為Interbrand全球最有價值品牌
|
去哪兒說酒店業務市場第一了,嘿嘿,美團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