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8 分類: 電商動態
來源:華為官網高層管理信息 百度百科顯示,華為本沒有“董事長“這一職務,1998年左右,是任正非提議孫亞芳為董事長,讓她負責外部的協調,自己則專心做內部管理。這在《走出華為》一書中也得到證實,華為的董事長是在1998年華為出現一些風波的情況下設立的,孫亞芳無論是在口才、個人風度抑或是對外協調的能力上,都表現得很出色,這也是她獲得任命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從孫亞芳進入華為到任正非專門為她設立董事長一職,整整十年,她在市場銷售、財務以及人力體系上做出了不少建設。 任正非在宣布孫亞芳擔任董事長時說,他認為孫亞芳的最大功績,就是她一手建立起來的華為市場營銷體系。這就是眾人皆知的“狼性銷售“模式。 《走出華為》一書作者的湯圣平曾在華為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他是華為建立先進的考核體系、任職資格體系的主要參與人之一。在其書第20章 “狼子野心:遠大的華為“中,他描述了華為的“狼性銷售“模式。 書中這樣寫道:華為的銷售人員能做到你一天不見我,我就等你一天;一個星期不見我,我就等你一個星期;上班找不到你,我節假日也要找到你。華為的銷售人員甚至在知道了你在哪個小島上開會后,他也會摸過去把你找到。 在“狼性銷售“模式的鍛造下,幾乎華為的每一個員工在在工作上給外界留下了執著、不屈不撓的進攻形象。 外界報道多是,這支“狼性“十足的銷售隊伍的領導者是任正非,事實上,背后真正的締造者是孫亞芳。自1996年以來,在孫亞芳的帶領下,“狼性“市場銷售組織體系逐步確立在華為的地位。 在這十年里,除了建立“狼性銷售“模式以外,孫亞芳對華為的另一大成就是建立了華為嚴格的人力資源體系。1996年,是孫亞芳進入華為的第七個年頭,她便開始了風起云涌的人力資源體系建設。 最直接的表現是,在孫亞芳的帶領下,華為創下了輝煌業績。英國《經濟學人》的曾對華為的崛起評價是“““它(華為)的崛起,是外國跨國公司的災難“。 華為內部人士曾這樣評價孫亞芳在華為的作為,在華為的所有部門中,市場、研發和人力資源三個部門是對華為貢獻最大的,而孫亞芳在華為大部分時間主管人力資源和市場。華為嚴密的市場組織體系和人力資源體系,深深留下了孫亞芳的工作風格烙印。 《財富》雜志曾這樣評價孫亞芳:“她口才和風度俱佳,但行事低調,不折不扣的執行力奠定了華為高效的執行文化,更以女性追求細節完美的天性推動華為內部管理精益求精。“ 也恰恰是有了孫亞芳這樣精益求精的領導者,讓華為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上取得了相對于競爭對手的明顯優勢,使華為在1996年后迅速奠定了在中國通信制造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左右之道 湯圣平認為,在中國,恐怕沒有第二個大企業的最高層像任正非、孫亞芳這樣的“左右“特色。 上文提及任正非在1998年提出讓孫亞芳擔任華為董事長一職,事實上就已經確立了任正非第一把手、孫亞芳第二把手的華為高層管理模式。此后的十幾年,任孫二人一內一外、合作默契。 作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內部擁有無人能及的威望,但作為董事長的孫亞芳也同樣具有舉足輕重地位,尤其是任正非對她的尊重。據說,在華為的公司級文件,抄報的一欄,只有任正非和孫亞芳兩人會以“任總“、“孫總“相稱,其他副總裁都要在欄中出現姓名,就是在公開場合,任正非也都是以“孫總“稱呼孫亞芳。 還有說法是將孫亞芳在華為的位置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有了“華為女皇“的稱呼。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說孫亞芳有勢力,就是說她在華為就代表著任正非。“除了在華為擁有的特殊權力,足見任正非對孫亞芳的信任。 2001年1月8日,在陪同時任國家副主席的胡錦濤訪問伊朗期間,任正非的母親因外出買菜時遭遇車禍。在巴林中轉停留的6個小時、不期而至的暴風雨以及在曼谷導致任正非錯過了轉機,拖延了回家的腳步。
來源: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 根據任正非在內部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我的父親母親》描述,等到他回到母親的病榻前,母親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他很自責。他后來寫道,如果在登機前給母親打個電話,她或許能留在家里,不致如今陰陽兩隔。雖然,任正非未能及時趕到,但是當時已經有人替他先趕了過去。文中所提及的趕去昆明組織搶救的“孫總“正是時任華為董事長孫亞芳。 在華為,任正非覺得屬下有時難以領會他的意圖,唯獨孫亞芳總是在第一時間便能夠體會到他的意思,孫亞芳對任正非思想的影響和理解,在華為公司恐怕無出其右者。這種相互融通的管理境界,或許就是湯圣平所說的“左右之道“,兩個合作的人志同道合、相互理解又相互補充,從而達到了一種“平衡“。 任正非對孫亞芳的思想和觀點也倍加推崇。根據百度百科公開的資料,1998 年,孫亞芳發給任正非一個報告,在報告中她提出三個觀點:一、知識經濟時代,社會財富的創造方式發生變化,主要由知識和管理創造的,所以要體制創新;二、要讓有個人成就欲望者成為英雄,要讓有社會責任的人成為管理者;三、一個企業長治久安的基礎是接班人承認公司核心價值觀,并且具有自我批判能力。 孫亞芳的這三個觀點實際上都是關于華為接班人的,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孫亞芳的管理觀點,而《華為基本法》中并沒有這些。后來,這些觀點一部分得到了任正非的認同,也被任正非引用在講話《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里。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任正非對孫亞芳的思想和觀點推崇之至,是要求所有的華為人來認真學習孫亞芳的一篇文章““《以色列崛起之謎》。 1997年2月16日至21日,孫亞芳隨代表團訪問了以色列,重點是訪問以色列的一些高科技企業,開展與他們的技術合作與市場合作。回國后,孫亞芳撰寫了《以色列崛起之謎》一文,談了自己訪問以色列的感受和體會。 隨后,任正非向全體華為員工強烈推薦了這篇文章,希望華為人將這篇文章作為華為基本法的輔導報告之一。 神秘的低調 2010年,任正非66歲,孫亞芳55歲。 10月26日,多家媒體報道了“由于任正非欲安排其子接班,引發華為高管震蕩“的消息,一時間,對于華為接班人一事,各種揣測橫生。 10月27日,華為發表了一份《謠言是怎么生成的““華為董事長離職謠言源于華為內部員工假造,個別記者推波助瀾》的聲明,稱此消息“純屬憑空捏造的謠言,與事實完全不符“。聲明由華為的媒體負責人以郵件形式發送,但未有落款。華為在聲明中稱,希望媒體“不要繼續炒作“,并表示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隨后,任正非對孫亞芳“被逼“離職傳言進行了否認,回應稱,華為不走家族企業發展道路,不會一個人決定公司命運。
來源:搜狐社區 華為以及任正非的辟謠,并未終止外界的猜想,關于“華為接班人“的種種猜測還在上演。 相對于輿論的沸騰,在媒體面前,孫亞芳繼續著她的低調。 近兩年,孫亞芳將重點放在華為的海外市場上,尤其在亞非市場的開拓更為典型,和華為整體的海外擴張布局一致。如征戰亞非拉,沿著中國的外交路線走,鞏固和發展同周邊國家友好合作關系。2015年,印度總理在上海會見了馬云、孫亞芳等企業家,據報道稱,當時莫迪與中國企業家簽了220億美元的生意,許多都是中資銀行為印度企業進行融資,還包括電信等行業的協議。
印度總理莫迪與中國企業家合影 2016年2月20日,英國文化大臣約翰“惠廷戴爾在華為董事長孫亞芳陪同下參觀華為展廳 2016年9月4日,華為董事長孫亞芳向在G20峰會期間參觀華為杭州研究所的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介紹華為P9手機 如今,華為的海外業績也已經顯出“華麗“。在市場份額方面,華為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11.3%,50%智能手機發貨來自海外。其中,33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15%,18個國家市場份額超過20%。 低調的作風、華麗的戰績,這些令華為和孫亞芳更加神秘莫測,對于華為的對手們而言,無論是開展防守或是進攻,或許都不是最佳的判斷。 參考資料: 《解讀華為總裁任正非和孫亞芳的關系》 來源:東方早報 《走出華為》 作者:湯圣平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我的父親母親》 作者:任正非 《以色列崛起之謎》 作者:孫亞芳 其他參考:財富中文網、百度百科、中國經濟網、華為官網、華為公眾號“心聲社區“、鳳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