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領人群患上抑郁癥的新聞頻見媒體,互聯網、金融、媒體等快節奏高壓力的行業從業者已成為抑郁癥高發人群。今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將主題定為“關愛抑郁癥“,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社會需要給予其更多關愛和幫助。近日,國內最大的移動醫療健康服務平臺“平安好醫生“發起“抑郁情緒關愛周“,通過街拍視頻、醫生直播、抑郁情緒測試等線上線下活動,發布抑郁癥大魔王的馴服指南,網絡視頻播放量突破1500萬,聚焦所有抑郁情緒的普通人,唯有關愛,才能拯救抑郁情緒。
朋友圈總發消極內容要警惕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是常見的精神性疾病,其表現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有3.5億抑郁癥患者;在中國,以抑郁癥為主的情感障礙患者人數已接近9000萬,且還在持續增長。預計到2030年,抑郁癥將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到2020年,其疾病負擔將僅次于冠心病,位居全球疾病總負擔的第二位。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被抑郁情緒困擾?平安好醫生心理科醫生張宗告訴記者,如果在一段時期內總是想在社交平臺發布消極內容,可能存在抑郁情緒,最好尋求心理醫生的專業幫助,避免抑郁情緒加重。
女性抑郁癥風險高于男性 張宗醫生表示,抑郁癥患者存在對負性事件的記憶偏向,這可能與杏仁核的過度激活有關,隨后觸發海馬、尾狀核和殼核自下而上的調節,因而對抑郁信息的回憶可能無需前額葉的自上而下的認知調控。簡單來說,抑郁癥是一種情緒障礙,女性相比男性更易受情緒影響,所以發病率相對較高。 抑郁情緒也有輕重之分,輕度的“情緒感冒“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有可能經歷,比如,親人離世、人際矛盾、失戀、失業、婚姻問題等。這些負性事件都可能讓人經歷一段時間的抑郁狀態,就像感冒一樣相對常見。 同時,嚴重的抑郁癥患者會有自殺行為發生,其自殺自殘行為其實是緩解自身痛苦的一種手段,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存在“思維狹窄“的情況,使得病人只看到兩種選擇:要么是一些痛苦的不盡人意的事情,要么就是終結生命。 對于抑郁癥患者的康復來說,回歸工作崗位是其主要挑戰,同事和工作單位應該給予其一定的幫助和關愛。張宗醫生表示,“當治愈后的患者回到原工作環境,只有減少抑郁情緒的來源,才能避免抑郁癥的復發。這不僅需要醫護人員的治療,還需要家屬、雇主和社會組成的“治療聯盟“給于患者更多的理解和關愛。“ 平安好醫生于2015年4月正式上線,平安好醫生創立伊始就確立了醫、藥、信息“三網合一“的核心戰略。作為健康醫療服務的平臺級入口,平安好醫生在平安集團“醫、食、住、行、玩“五大戰略規劃中肩挑“醫“板塊重任。平安好醫生以醫生資源為核心,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與用戶進行隨時隨地的醫患實時溝通,并通過平安合作診所實現線下服務的落地,從預防保健、導醫初診、預約掛號等診前服務,到復診隨訪、康復指導、慢病管理及用藥提醒等診后服務,面向亞健康及疾患人群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截至2017年2月底,平安好醫生注冊用戶數已突破1.4億,日咨詢峰值近43萬次。平安好醫生已經成為國內覆蓋率最高的移動醫療應用。
«
數據顯示亞馬遜超越谷歌成美國多數用戶購物默認搜索引擎
|
刷量工具出錯 微信大V們的閱讀量瞬間就“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