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31 分類: 電商動態
IMS新媒體商業集團CEO李檬 人的消費需求是需要切實落地的,科技的變革只是形態的變革,它會改變和引導消費觀念,卻無法取代消費體驗,而實體經濟在消費體驗端的優勢無法取代。 某種程度上說,網紅經濟并不是一個謀求縱向攀升的經濟,而是觸角旁伸不斷橫向探索的經濟,它是在聚合與吸納中不斷自我更新壯大的經濟。 所以,最實際和智慧的做法就是尋找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連結點,以打造線上流量變現與線下流量二次變現的矩陣效應。這種連結點一定不會是單一的,而是多面向的。明確這個大前提,是網紅經濟謀求新提升的根本。 IMS新媒體商業集團的決策者李檬預見了這一趨勢,并且在他看來,提升品牌影響力是一項系統化的生態工程,其本質是打造網紅、消費者和品牌三者良性互動的共榮空間,進而推動這個商業社會的發展。 首先,移動社交為網紅和網紅經濟提供了更多發展空間。2012年后,中國移動社交呈多元化發展態勢,其在媒體、用戶、場景、連接及內容上具有獨特優勢及商業價值。基于產業內部的內容、平臺與用戶三者多向度的商業化探索,致力形成平臺和內容的需要促進網紅發展、用戶促進網紅經濟發展的商業化模式。 此外,移動社交平臺的多樣性要求網紅必須同樣朝多元化發展。移動社交平臺的生存與發展在根源上取決于產業上游的合作方,即廣告主、游戲開發商等,平臺的內容生產方就是要滿足代理運營商的需要,將指定的內容投放到移動平臺上,再由移動平臺將用戶數據與標簽反饋給上游合作方,以此換取廣告等資本形式的精準投放、個性化推薦與服務。 由此可見,網紅作為內容生產方之一,必須向多元化發展才能承擔起合作方和移動平臺之間的橋梁作用,才能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贏得自己的生存和未來。現有的網紅大致可分為網生類、內容類、視頻/直播類、顏值類、事件類和名人類,這些種類并非固定不變,而是處在不斷消亡與新生的動態過程中,其存亡直接基于對市場和消費心理的理解程度。 第三,積攢了商業價值的網紅能夠提升品牌的影響力。網紅對其粉絲有著強大的權威感和說服力,品牌營銷樂于利用這種力量為其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而且,具有商業價值的網紅自身具有雙重屬性,既能夠生產內容同時也可充當媒介。在渠道完備的前提下,可以輕松完成整個交易閉環。 網紅的時代性優勢和業已取得的商業價值,使其和品牌之間自然形成了一種親密關系。品牌傳播離不開泛娛樂化的營銷載體,而網紅影響力的提升,以及從輸出內容到輸出價值的轉化需要品牌的托舉。 在中國,網紅和品牌的關系還不像想象中那么親密,有著明顯的植入痕跡。除了廣告植入外,中國網紅還依靠向電商發展和線下培訓的方式謀求流量變現。但這兩條路徑都并不平坦,轉向電商的自媒體網紅會在增強自身商業屬性的同時,降低粉絲對其的信任值,難以維系長遠,而線下培訓的前景還稱不上明朗。 而且,中國的網紅經濟需要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供應鏈條上十分重要的一環,就是連接品牌和網紅的中間商。網紅能否將流量變現,很大程度上依賴中間商。雖然互聯網削弱了渠道的價值,但對于眾多品牌和網紅而言,要精確找到彼此,需要中間商的過渡和聯結。 IMS正著力打造一個涵蓋國內外自媒體、網紅的全球化營銷平臺,幫助發掘國內外自媒體的價值,為其變現提供更廣闊的渠道,完善整個產業鏈條,這在絕對意義上拓寬了網紅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然而,網紅的品牌復制仍是一個短期內難以解決的難題,很少有像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那樣的“變形金剛“式網紅,能夠憑借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在多個領域取得商業和口碑上的成功,這是因為她本人的不可復制性造就了其品牌的無限復制可能。 對中國的網紅而言,2017是蛻變中重新起航之年。如IMS這樣出色的以社交營銷為核心的新媒體商業集團已經為網紅搭建了一個絕佳的自我實現平臺,在積極融入和推進自身與消費者、品牌三者的良性生態系統的同時,也要調整思維,不能僅僅以自媒體來定位自身,這樣的廣告模式前路堪憂。應努力使自身屬性具有不可復制性,這樣才能挺高生態系統的價值,也更能使商業成功擁有無限的復制可能。也唯有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加有效地與營銷公司合作,豐富和完善整個網紅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