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石景山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關村石景山園管理委員會、石景山區科學技術委員會、青亭網、創業公社承辦的“新浪潮、新活力“全球虛擬現實產業峰會暨中關村虛擬現實產業園啟動儀式圓滿落幕。 在本次論壇的圓桌會議邀請到了各個VR/AR領域的公司來聊了聊他們在去年有哪些經驗教訓,都走過了哪些“坑“,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坑“。 遍地是坑!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坑肯定遍地都是。“七維科技常務副總文衡說。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溫江濤提到,隨著VR的普及,各種問題會慢慢凸現出來。 威愛教育創始人兼CEO孫偉認為在教育方面的實踐中最大的“坑“是97%的校長、教授、院長沒有體驗過VR,“你跟他講VR都是講天書。“后來孫偉采取了去現場把設備展示給他們看,親身感受勝過說得天花亂墜,在讓受眾親自使用過以后,基本上都可以馬上說服他們。 亮風臺創始人兼CEO廖春元也十分認同孫偉提到的教育的“坑“。另外,在軟件方面,他認為技術和應用的匹配問題是需要弄清的。他特別提到一些客戶會腦洞大開,覺得VR/AR可以做任何東西;但有時候客戶又會跳入另外一個極端,覺得VR/AR好像什么都不能做。實際上,“要拉到中間來,不要讓大家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另外不要極度悲觀。“ 而在硬件方面,很多人認為“是不是找一個ODM、OEM就做出來了。“但廖春元說:“實際上真的不是這么容易的。“ 幻維世界副總裁馬黎明也提到VR行業現在確實有很多坑與阻礙,設備的成本為用戶設置的門檻太高是一點,不利于大范圍使用,而且行業人才十分稀缺,VR行業跟傳統行業的結合也尚淺,內容受國際沖擊很大,而且在內容上出現了不雅視頻是需要審視的。 華錄百納VR總經理戴悅認為在現在VR/AR發展的難點有三。第一是終端的數量不足,很難實現變現,這種情況長期存在的話,會對內容團隊造成很大的壓力。第二是平臺為了播放的流暢性,對視頻進行壓縮,造成糟糕的用戶體驗。“我們在今年要摸索一下合理的商業模式,在能夠壓低成本的情況下,來規避之前的這些坑。“戴悅說。第三點則是用戶對VR/AR的使用習慣幾乎為零,只是靠視頻這塊的黏性來吸引用戶還是不夠的。 微視酷創始人兼CEO楊威覺得思考清楚“我們到底能用VR解決什么問題?“這一點十分重要。“作為傳統行業想要進入VR也要想明白,到底哪些點是吸引我們進入的,這些東西我覺得如果不想明白,那應該是掉到了無底深坑里去了。“楊威說。 有坑也得跳! “但是現在有坑大家也得跳,它是一個行業的初生期,可能也是一個混亂期““我們看明白了,我們知道它現在屬于什么階段、如何發展,或者說我們知道我們需要怎么去做,所以現在有坑我們也必須得跳。“馬黎明說, DCCI未來智庫、FutureLabs未來實驗室創始人胡延平也提到如果要在這個領域內立足、在未來10年成為核心的玩家,必須快速進場。 超級隊長創始人兼CEO王磊稱自己“坑踩得很多了“,對此有三點經驗。第一是設備不要暈、有互動、上手不要太難,除了可以提供VR視野的感知,還要有環境的感知。第二是一定要傻瓜化、一定要簡單,用戶操作簡單、培訓要簡單、系統穩定性加強,作為2C運營端的硬件解決方案,無論是大面積的解決方案,還是街機級別的解決方案都應如此,“如果有投幣、掃碼,就一定不要讓人來輔助。“第三面對消費者端,我們要盡量讓消費者自然、融洽,感興趣的參與進來。 樂客VR創始人兼CEO何文藝在踩了不少坑后,總結出一點:做VR要回歸商業本質。他認為企業是要生存的,不能光靠資本、光靠情懷,現在在VR行業要做的事情是不快不慢、沉住氣,要真正去落地一些有商業價值的東西。“ ZVR的CEO郭偉稱經歷了多年發展,在17年特別看好兩個方向,一個是多人交互,另外一個是VR的社交。 梟龍科技CEO史曉剛認為AR這個行業在目前來講,并不具備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商業邏輯是你要很明確的知道用戶的需求,可以為你買單的用戶或者客戶在什么地方,你做出他所需要的產品或者是解決方案。“ 京東VR/AR業務負責人趙剛提到,要解決把現有的技術很好的推給C端的用戶、用戶不會拒絕升級的問題。 馬黎明提到:“在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真正的沉淀下來,認真的認識、去思考我們行業現階段的成果,還有我們未來的一些發展方向。“ “對于我們來講,我們會找到一條適合我們業務方向的路,無論是在市場的定位上,還是在資本的這條路上,都能夠讓公司很好的活下來。活到那個時候,然后等著這個產業的自我爆發。“史曉剛說。
«
網約車新規是如何成為“惡法”的?
|
靠實力說話的P2P平臺:中儲貸、人人貸、愛錢進、民貸天下
»